乐从情境来,趣由体验生
——柳袱小学承办琅小明发教育集团语文活动
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,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。为改革传统作文教学模式,探索新课改形式下的作文教学思路与策略。1月6日上午,琅小明发教育集团全体语文教师齐聚柳袱小学多媒体教室,开展主题为“乐从情境来,趣由体验生”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、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杨树亚校长,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杨德铸副主任莅临指导。
首先,柳袱小学的姚瑶老师、成柳燕老师和张倩倩老师分别按学段进行了课例展示。姚瑶老师执教的《趣味课堂表演秀》,由学生熟知的动画角色——闪电导入,极大地激发刚刚习作入门三年级学生的热情。他们积极地参与体验,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,既收获了游戏的快乐,也体验了习作的乐趣。 成柳燕老师的《我们都是木头人》,将游戏和习作有机整合。适时采访交流,就在引导四年级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观察,尤其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。同时,她还关注到,活动的记录得按一定的顺序,再有详有略地呈现。张倩倩老师以一组“慢动作”视频,拉开了《小动作大文章》的序幕。同学们通过研读名家文本,掌握了细致刻画活动的表达技巧。再在体验活动基础上,进一步引导习作和自改互评,极大促进高阶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提升。
展示课后,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亚老师进行了专家讲座。首先杨老师点评三节课,肯定了三位老师敢于呈现热点但偏门的习作教学课堂的勇气和能力。接着提炼出柳袱小学语文组“体验式作文教学”的创新亮点:1、习作内容充满趣味性,把习作的“趣”变为语文的“味”;2、习作指导颇有方法,根据习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教学方法;3、习作课堂过程呈现完整,体验、指导、表达、讲评有序开展。最后他还无私分享了自己此次活动中的思考:习作教学除了共性模式外,还要关注年段教学的不同目标要求;教学中要能抓住学生真正的兴趣点,进行深挖;同时做个有心人,开发资源,并利用来进行不同的习作练习,进而生发出无限资源。这番真知灼见,让与会的所有教师都受益匪浅。
最后,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杨德铸副主任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。他认为柳袱小学语文组的此次尝试,能激发学生真正做到“我手写我口”的写作热情,并鼓励整个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师要聚焦体验式作文,秉承设计的观点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专题研究。
通过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,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正是柳袱小学“成长课堂”在语文教学上的尝试之一。柳袱小学也将继续走在“成长课堂”的课改之路,打造“成长课堂”的新样态,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助力。
供稿:严佳佳
拍摄:沈丽莉
审核:郭璐璐